公司新闻

电工仪表市场变局须认真应对

 
    以电能表为主角的电工仪器仪表业是仪器仪表制造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世”后,电能表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一样,将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虽然现在我们国内企业的产品仍雄居国内市场的主导,但不能不警惕国外产品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对我国企业和产品形成巨大的冲击。虽说有人预测五年后才是外资进入的时期,但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应对准备。

    电工仪表市场格局将变

    “入世”后,随着国际资本的进入,国内电能表制造业势必面临一轮较大的调整,缺乏竞争力、未形成规模经济的企业必将退出市场竞争;经资源整合后的强势企业将成为市场主力,并瓜分市场,使市场更为集中。

    据分析,跨国公司介入中国电能表市场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向中国直接销售产品;二是在中国内地设厂,制造并向全球销售产品;三是控股、联合国内较具实力的厂商,结成利益共同体,生产、销售全部高、中、低档产品(侧重中**)。

    外商进入中国*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据认为是采取投资参股、控股或整体收购等形式,与中国较具实力的电能表制造企业联手。新战略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外资迅速地熟悉中国市场,把握市场脉搏和动向,参与全方位竞争。其可取之处在于:尽可能地利用国内企业已有的产能、品牌、行销网络和市场份额,加之其国际知名品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外资通常会采取的战略不局限于与一家内地企业合作,更会倾向于与多家企业结盟,以加速称霸市场的步伐。

    同时,外商将把全球性研发、生产基地迁往中国内地,或在中国内地发展“会员”。一轮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浪潮不久即会出现,外资的大规模存在不同程度地对国内企业构成威胁。跨国公司将加速作出大规模进入中国内地、尤其是电能表大企业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的战略抉择。世界电工仪表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更使中国成为世界性工厂,沿海省份极有可能被外商选为进军中国的桥头堡。原有的市场大格局将一去不复返,行业将重新**,多极化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国际产业大鳄为核心的少数巨型企业割据的局面。

    国内企业与外来者共舞

    目前,国内电能表制造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生产企业过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质量堪忧,价格过低,市场格局混乱等,整个行业陷入一种无序竞争状态,阻碍了产业良性发展。但为什么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来外商仍徘徊于中国**之外,至今未对国内企业形成冲击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业已形成规模化经营,产品覆盖整个中国大陆,不容外商有插足的可能。

    目前国内电能表行业中外资极少,鲜有大型跨国公司正式入驻。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外产品直接进入中国大陆销售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首先目前国内电能表主流产品市场价格徘徊在很低水平,已无多大利润空间。国外企业由于价格因素一时无法在中国开展销售。其次,电能表产品不仅是目前国内仪器仪表行业中**进口极少的产品,而且还有一定量出口,这是因为价格比国外同型号产品低30%至50%,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再次,由于国内电能表产品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一些企业积压的产品和过剩的产能将释放出来,给市场以更大的冲击。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将使产品价格继续走低。从利润角度而言,近期国内市场具有完全封杀国外大宗产品进口的可能性。加之国内企业与用户已形成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和本土化、贴近式服务,也成为国外产品进入的巨大障碍。此外,由于政府履行WTO承诺有个缓冲期,关税水平是逐步下调,这期间,来自进口的压力不会太大。五年缓冲期过后,进口才可能明显加快。

    国内企业正积极应变求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开放对外资而言是一大机遇,而对内地企业也未必就是件坏事。从长远看,一方面,“入世”后有利于国外技术、管理、资金和人才等的引进,有助于国内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从而与国际先进水准接轨。另一方面,市场的统一开放是对等的。中国在开放自己市场的同时,也获得了其它国家给予我们的*惠国待遇。

    面对外资可能采取的势力扩张意图和战略演进,国内企业的战略方针似应充分研究机遇和挑战后,结合自身资源与核心竞争力而拟订。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大企业要*大限度地发挥电能表这一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快在若干重要地区和国家建厂或与当地企业联合的步伐,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打响品牌。同时,可尝试与外资、外国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研究企业的现代化、专业化管理方法,并在样板工厂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予以推广。此外,与工业化国家知名企业合作设立电能表研发机构,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电工仪表市场变局须认真应对)